Global searching is not enabled.
Skip to main content
Page

秋天发生了什么?

Completion requirements

一个完全良善的创造如何会产生罪与恶呢?再进一步说,一位完美良善的上帝怎么会创造出一个可能存在邪恶的世界?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,不同的基督徒对此给出了不同的答案。

两个极端观点:自由意志 vs. 预定论

你可能会认为有两个极端的答案我们可以立即排除,这两者从卫斯理神学的角度来看都是严重的错误。一方面,有人认为因为上帝是爱,所以祂不能强迫任何人做任何事。上帝尝试吸引和说服世界走向良善,但强迫良善将违背祂的本性。这种观点对爱的理解是错误的,错误地坚持认为上帝若在创造中行使权柄就与爱相矛盾。它的解释是:上帝无法强制邪恶停止。

另一种极端观点则认为上帝“预定”了所有发生的事情,包括撒旦、亚当与夏娃的堕落。在这种观点中,神最终掌控了所有恶行的发生。问题在于,这样一来,上帝实际上就成了撒旦——因为祂在指示撒旦去做什么。这种看法彻底嘲弄了上帝是“良善”或“爱”的说法。

加尔文主义与卫斯理派的看法

约翰·卫斯理(George Romney作品,公共领域,来自维基共享)

在这两个极端之间,还有其他选择。加尔文主义的一方认为,上帝确实赐给撒旦和亚当自由选择的权利,他们本可以不犯罪。然而,由于他们的犯罪,人类失去了自由意志。从此,在这个观点中,上帝凭着怜悯拣选并拯救了一部分人,而其余的人则注定灭亡。

与此相反,卫斯理派的观点是,尽管人类的本性已堕落,无法选择良善,但圣灵会向所有人赐下“预备恩典”,使我们有能力选择良善。因此,人人都有机会得救。

在这两种较为平衡的观点中,上帝并未直接创造一个有罪的世界,而是创造了一个撒旦与亚当可以选择是否犯罪的世界。换言之,上帝创造了可能性,但祂并未直接决定罪恶的起源。卫斯理派将上帝的命令旨意(即祂命令某事)与许可旨意(即祂允许某事)区分开来。

恶的本质及其对我们选择的影响

在本课视频简介中,Chris Bounds 博士指出,关键在于意识到邪恶不是一个“实在之物”。它充其量只是某种缺失——良善的缺失。正如他所说,你可以在没有恶的情况下拥有良善,但没有良善就不会有恶,因为恶是良善被剥夺后留下的东西。

Bounds 博士还指出,当善的欲望指向错误的对象时,就可能产生邪恶。比如,性欲本身是良善的,但当这种欲望指向非配偶之人时(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),它就成了邪恶的行为。在亚当与夏娃的例子中,追求知识的冲动本是良善的,但指向禁果则是不好的。

一个被试探却没有犯罪、也没有罪性的人类典范正是耶稣自己。希伯来书 4:15 表明耶稣像我们一样受过试探。这并非因为祂有罪性,而是因为人的身体有良善的欲望,可能会被引向错误的方向。例如,饥饿使我们渴望食物,这种欲望若不加控制,可能会导致偷窃或伤害他人。耶稣的榜样表明,受试探本身并不是罪。

正如雅各所说,“欲望”或试探本身还不是罪。只有当欲望“怀胎”之后,才会生出罪来(雅各书 1:15)。当罪长成时,就会带来死亡。当然,人可以选择不断放纵欲望,从而走上犯罪之路。

实践意义:活出圣洁的生命

理解罪作为“良善之缺失”或“善的错位”这一观点,对我们的选择有何影响?首先,我们要认识到,受试探并不等于失败。思想可能会掠过我们的脑海,但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选择。情绪时有起伏,它们是人性的一部分,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它们。“生气却不要犯罪”(以弗所书 4:26)。


更重要的是,我们需要不断用良善来充实自己。我们需要“被圣灵充满”(以弗所书 5:18)。我们需要与神连接。当我们的生命中缺乏圣灵时,罪就会趁虚而入,填补这空缺。但当我们被圣灵充满时,罪就无处立足。